服务用户

使用技术

吊运注意事项

吊装

管子需用吊车或叉车装卸,叉车需用木板或塑料垫板保护。

绳套

吊装时不得使用金属绳套,要使用布质尼龙绳套。

吊钩

安全起见,建议不使用吊钩。

吊装数量

用吊车倒运时,建议使用吊车或专门的吊装系统平稳安全吊装管子。 起吊时,每捆的最大根数如下:

2 7/8〞 30 根
3 1/2〞 20 根
4 1/2〞 16根
5〞 8根
5 1/2〞~7 〞 9根

撬杠

决不可用撬杠挪动管子。管子重量较大时,须使用吊架。

运输保护

管子运输时,需要用非金属材料垫衬或支撑。

料场存放注意事项

耐蚀合金管子运输时使用板条箱,以避免互相接触(用RAP捆带或等同材料)。建议 尽量保持原包装状态。

1、管子不可露天存放。

2、管子须远离所有化学品。

3、必须与其它材质的管子分开存放,防止混淆。

4、管子与管架之间必须为非金属接触,即中间需要木质隔板。

5、支架的数量须能承受管子的重量。

6、支架要分布均匀,防止管子弯曲。两个支架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10 英尺(3 米)。

7、管与管之间须留出足够的间隔或用硬木分开。

8、层与层之间也要使用合适尺寸的木质隔板。

9、管子存放时应有一定的倾角(2%),以防止水或其它液体在管内积存。

10、管子至少离地面120mm以上。

井场摆放注意事项

1、建议每层之间的距离为1 根管子周长的2 倍。

2、每根管子之间要留出足够的间隔。

3、吊装带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安全平稳吊装。

商检

1、管体的商检项目和具体要求均可参见ISO 13680、ISO 11960 标准(亦可按双方商定 的条款进行)。

2、螺纹部位的商检项目:主要有外观(锈蚀、螺纹变形)、密封圆柱直径、螺纹单项参数、螺纹紧密距(具体可参见该产品的供货技术条件)。

3、螺纹部位商检项目的使用量具和具体要求均参见该产品的供货技术条件。

4、合格的管子,都应先在螺纹和密封面处涂上储存脂;然后,拧上干净的螺纹保护环。

5、现场螺纹检验:主要着重于外观的检查,如:螺纹和密封圆柱面的磨损和粘损情况、螺纹和密封圆柱面变形与否、螺纹和密封圆柱面上是否有凿痕等损伤现象;凡有以上问题的管子,均应挑出。

下管准备作业

1、管架上摆放的钢管不得超过五层,在摆放的每一层钢管之间应放置木条。

2、在移动或使用钢管时,请随时装上螺纹保护环,钢管应轻拿轻放。

3、确认下管用的各种工具装置是否备齐并处于良好状态,包括:吊卡、卡瓦、吊环、大钳等工具。应检查卡盘和吊卡上的卡瓦,并注意使它们一起下放。应检查吊卡,注意吊卡活门门闩是否完好。两个吊环长度应相等。天车、游车、井口是否对准。

4、确认各种井下附件、短管、引扣器、悬挂器是否备齐,并处于可使用状态。

5、油管第一次下井之前,应该使用API 通径规进行通径检验,以保证抽油泵、抽油活塞和分隔器通过。每根套管应进行全长通径检验,所用通径规应符合最新出版的APISPEC 5CT 要求,通径不合格的油、套管不得使用。通径: 使用非磁性通径棒,如铝材或橡胶通径棒。通径棒长度:- 油管(所有尺寸): 1067mm;- 8 5/8"以下套管: 152mm;

6、绳套: 吊装绳套必须为非金属绳套。

7、对长油、套管柱,推荐使用上、下卡瓦式吊卡。卡盘和卡瓦应保持洁净,没有损伤,并配合适当。对重套管柱,应使用超长卡瓦。卡盘必须保持水平。

8、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管壁刮削,在油管管体上应使用不挤坏油管的油管钳(无压痕),并使其配合适当。油、套管钳板牙装配合适,与油、套管曲率一致,不推荐使用手管钳和扭矩过大,上扣速度过快的液压钳。油套管钳必须带有扭矩曲线显示和记录仪。

9、下管前,从管端和接箍端卸下保护环,彻底清洗内、外螺纹表面,直到全部螺纹和密封面裸露为止,最好在溶剂洗净后,再用压缩气吹干。

10、仔细检查每根钢管螺纹和密封面,若发现螺纹和密封面损伤,哪怕是一点儿损伤,也应挑出,并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补。

11、下油套管前,应测量每根管子的长度,测量采用毫米精度的钢卷尺,从接箍(或内螺纹接头)最外端面测量到外螺纹指定位置,该位置是机紧时接箍(或内螺纹接头)终止位置。这样,测量的油套管总长度代表了油套管柱的自然长度(无载荷伸长)。

12、确认是否备有充足的螺纹脂。全部内、外螺纹表面应充分涂上符合API RP 5A3 标准的螺纹密封脂。推荐使用Bestolife2000 型螺纹脂。

13、用于提升的连接管和短节,应认真检查其螺纹和密封面质量,且保证与油套管螺纹和密封面的互换性。

14、对于高压油气井或凝析油井,为保证接头密封性能且便于操作,可要求工厂将接箍和油管分装运输,或要求工厂将接箍上紧到超过手紧位置一圈的程度。在油管内、外螺纹上涂抹螺纹脂,按规定扭矩上紧接箍。

15、油套管提上井架时应小心操作,不要将其弄弯,不要碰伤接箍或护丝,要确保大钩与井口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16、应检查每个接箍是否上紧。如果紧密距异常大,则应检查接箍是否装紧。在管子提升到井架上以前,所有的接箍应上紧。

下管作业

1、应将管子用吊索从管架吊至钻机的坡板,吊管时应把母扣部位吊起,使用吊卡或提 升缆把管子吊至井架上。

2、在准备对扣之前,油套管的护丝不得卸下。如有必要,对扣前,可对螺纹和密封面 表面涂抹螺纹脂。用于涂抹螺纹脂的非金属刷子或用具不得有异物,同时螺纹脂不 得稀释。

3、把最初的管子插入转盘开始下管,将母扣护丝卸下,把下一根接头吊移到井架上, 并将公扣护丝摘掉,推荐进行清洗检查,在螺纹和密封面部位涂上螺纹脂。吊起的管子 公扣端应与转盘无接触。

4、对扣时,必须使用引扣器,并应小心下放管子,以免损伤密封面及螺纹,应垂直对 扣,并有人站在扶正台上帮助进行。对扣后,若管柱往一侧倾斜,应立刻提起,重 新卸扣、清洗,并用三角锉刀修理损伤的螺纹面,仔细检查密封面,然后仔细清除 任何挫屑,并在螺纹表面重新涂上螺纹脂。

5、下双根或三根油管时,应小心操作,以避免油管过重而引起弯曲和对中误差,为了 防止油管弯曲,可以在井架上安置中间支架。

6、螺纹对好后,开始用手或动力大钳缓慢上扣,在井场上紧接头时,为防止粘扣,任 何时候上扣速度都不得超过25r/min,最后拧紧时要放低速度,最好是10r/min 以 下,而且按规定扭矩上扣。要注意,固定大钳应置于接箍下端。紧扣时不使用管板 手。

7、现场上扣应按工厂给定的上扣扭矩范围进行操作。

8、在现场反复上紧的情况下,油管接头的使用寿命与上紧扭矩成反比。因此,对防漏 要求不很严的油井,可采用最小现场上紧扭矩值,以延长接头寿命。

9、在上紧时,若管子摆动,可降低上紧速度,以免损伤螺纹和密封面。如果降低上紧 速度后,管子仍摆动,需卸下检查。

10、在现场上紧时,可能会发现由工厂机紧的接箍端仍转动上紧,这并不表明工厂机 紧的接箍太松,而只说明接箍的现场上紧端已达到工厂上紧端的程度。

11、应很慎重地搞清楚井底工况,油管下放时不能太猛。

12、套管柱应小心提升和下放,放置卡瓦时应小心操作,避免突变载荷和管柱下到井 底。

13、设计套管柱时,应有明确的说明,包括各种钢级的套管在管柱中的正确配置、套 管的重量和接头类型。在下放管柱时,应按设计程序正确而仔细地操作。

14、为便于下管和保证有足够的流体静压控制油层压力,在下套管过程中,应定期灌 注泥浆。大多数情况下,每6-10 根管子灌注一次泥浆。

15、卡盘的卡瓦和吊卡应经常清洗,卡瓦应没有损伤。

16、坡道: 避免与铁质金属接触, 在所有的接触点和摩擦点全部用塑料或木板隔开。

17、带式扳手: 对扣以后应该使用带式扳手上扣到手紧位置,或至少上好二扣。带式 扳手使用前,要检查其尺寸及清洁情况。

18、链钳: 如果管柱太重不能用手或带式扳手上扣,则推荐前二扣用链钳上扣。 注意: 使用链钳时,须用木块塞在链钳和管子中间, 防止金属-金属接触。

提管准备作业

1、建议使用卡瓦式吊卡。

2、使用动力大钳和固定大钳。

3、准备立管用的木板和清洁的公扣护丝。

提管作业

1、卸扣动力大钳应位于靠近接箍但不很近的地方,固定大钳要装在接箍上,以确保在接箍的上端脱扣。管子松扣后,用手或动力大钳低速卸扣。接头脱扣后,应立即将其公扣装上护丝。

2、在管子从接箍中提出以前,应格外小心地松开全部螺纹,不能让管子从接箍中突然 跳出。

3、排放在井架上的油管应适当支撑,以避免过度的弯曲,最好连接成长度约为60 ft 的立柱或相当于两根2 级油管长度的立柱提升。在离开位置以前,油管应一直稳固 地栓在油管立柱盒内。

4、为使油管和接头磨损均匀,每次起出油管后,都要将上部管段与下部管段相互调换。

5、强拉使油管柱松开后,拉出的全部接头应重新上紧。

6、管子在存放,应检查管体、螺纹和密封面。所有螺纹和密封面应清洗,加润滑油或 涂上防腐材料,使其尽可能减少腐蚀,并应戴上干净护丝。对有缺陷的接头应作上 标记,以便交付检修并重新测量。

7、当油管重新使用前,应确保螺纹和密封面干净、无损伤,并涂好螺纹脂。

上扣扭矩要求见下表

规格(mm) 钢级 N-m ft-lbs
最佳 最大 最小 最佳 最大 最小
73.02×5.51 BGT1 BG2830-110 2600 2810 2390 1920 2070 1760
73.02×5.51 BGT1 BG2250-125 2860 3090 2630 2110 2280 1940
73.02×7.01 BGT1 BG2830-110 3400 3670 3130 2510 2710 2310
88.9×6.45 BGT1 BG2830-110 4060 4380 3740 2990 3230 2760
88.9×6.45 BGT1 BG2250-125 4410 4760 4060 3250 3510 2990
88.9×7.34 BGT1 BG2830-110 4900 5290 4510 3620 3910 3330
88.9×7.34 BGT1 BG2250-125 5400 5830 4970 3980 4300 3660
88.9×9.52 BGT1 BG2830-110 7600 8210 6990 5610 6060 5160
114.3×7.37 BGT1 BG2250-125 6550 7070 6030 4831 5215 4448
127×9.19 BGC(特殊间隙) BG2830-110 6650 7180 6120 4910 5300 4510
139.7×9.17 BGC BG2242-125 9220 9770 8670 6800 7210 6390
177.8×10.36 BGC BG2242-125 16000 16960 15040 11800 12510 11090
备注:宝钢具备铁镍基合金油套管产品的牌号主要有:
1、BG2250-110、125;BG2830-110、125;BG2242-110、125;BG2535-110、125。
2、5〞接箍外径为136.52mm。考虑到接箍为特殊间隙,上扣扭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
3、51/2〞和7〞未生产的规格扭矩仅做参考。

特殊扣油管螺纹损失长度

2-7/8〞 3-1/2〞 4-1/2〞 5〞 5-1/2〞 7〞
66.10mm 78.10mm 82.10mm 118.69mm 120.30mm 129.80mm

拧接判断标准

台肩扭矩判断标准

最小台肩扭矩为10%最佳扭矩,最大台肩扭矩为70%最佳扭矩。 当实际台肩扭矩低于最小台肩扭矩或高于最大台肩扭矩拧接都不应该接受。如果拧接后 的台肩扭矩不处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应该卸扣并检查缺陷。如果公、母扣螺纹和密封 面是可接受的应该重新拧接。这种重复拧接过程不能超过3 次。

最终扭矩判断标准

当最终扭矩低于最小扭矩或高于最大扭矩拧接都不应该接受。 如果拧接后的最终扭矩不处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应该卸扣并检查缺陷。如果公、母扣 螺纹和密封面是可接受的应该重新拧接。这种重复拧接过程不能超过3 次。

扭矩初始下降点先于台肩点判断标准

在拧接曲线中出现扭矩下降点,如果曲线显 示台肩扭矩值高于扭矩下降区域的高点扭矩值,则拧接是被接受的。如果曲线显示台肩 扭矩值低于扭矩下降区域的高点扭矩值,则拧接是被拒绝的。如果拧接曲线显示不处在 规定的标准内,应该卸扣并检查缺陷。如果公、母扣螺纹和密封面是可接受的应该重新 拧接。这种重复拧接过程不能超过3 次。

扭矩曲线异常原因

1. 造成图3、图4 上扣曲线不能接受的原因:

1.1 螺纹脂涂抹过多;

1.2 液压钳与管子中心有偏离;

1.3 接头连接部位有异物。

2. 造成图5 上扣曲线的原因:

2.1 液压钳扭矩标定错误;

2.2 扭矩值设定输入错误;

2.3 混用了不同壁厚或钢级的接头。

注:如果拧接需要卸扣,在重新拧接前,操作者应该检查管体和接箍螺纹、密封面、台 肩面有无任何损伤和粘着破坏,如发生上述情况,该拧接应判废。